研讨会采取专家授课、所有与会者轮流发言讨论、专家和与会者问答的方式展开。大家就专家授课的内容及自身企业、机构遇到的难点痛点,充分进行互动研讨;对近期发生在殡葬领域的各类型案件、最新殡葬改革政策特别是部分地区开展的公办民营、民建民营殡仪馆收归政府所有的做法,以及殡葬机构与行政管理机关如何依法依规依政策互动,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依法处置方案。
就近期殡葬领域发生的、北京国咨律所代理的部分殡葬机构及其负责人涉刑、涉诉、涉行政处罚等案件,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首席顾问、舆情处理与法学研究专家曹保印对与会者做了详细介绍和分析。曹保印提醒殡葬行业从业人员要加强自身法律意识,特别是机构领导更要对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不断学习和研究,以便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和具体法律场景。
在随后的研讨环节中,曹保印就殡葬行业从业者关心的受贿与行贿类职务犯罪、强迫交易犯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非法经营犯罪以及涉黑涉恶犯罪等刑事法律风险,给出了详细的法律解读和分析。参会者纷纷表示,自己上了一堂极其生动、实用的法治课,对企业的合规运营有着重大法律价值。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律师主管、专职律师郎笑童,则结合近期发生在殡葬领域内的案件,诸如家属因骨灰埋葬纠纷状告殡仪馆,殡葬机构提供服务时致使家属受伤,以及机构雇佣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发生殡葬安全事故后所发生的民事法律纠纷,就相关法院判决展开释法分析。通过真实发生的案例,郎笑童律师提醒殡葬机构管理者要注重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所提供的殡葬服务要规范、细化,流程要清晰、留痕、留据,外包业务要依法合规,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防身于未危,遏难于未发之中。
第二天的研讨会内容,更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关注和兴趣,那就是近期殡葬企业所面临的公办民营、民建民营殡仪馆可能要被收归国有的问题,以及不少殡葬企业被罚以重金的行政处罚问题。
就殡葬企业所面临的公办民营、民建民营殡仪馆可能要被收归国有的问题,曹保印做了题为《民营殡葬企业国有化政策下的政企视角法律分析》的专题报告。报告从政府视角下的国有化实施方案法律研究,企业视角下的合规维权方案与风险防范法律研究,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刑事风险的可能性分析与依法应对四个方面,对该问题做了深入系统的解析。
曹保印特别指出,在政策导向上,2025年公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求意见稿)》第二十六条“遗体接运、暂存、火化、骨灰存放等基本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并动态调整”。遗体接运、存放、防腐、整容、火化服务,由殡仪馆专门负责提供。殡仪馆应当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但是,在正式公开可查的文件中,包括官网上,并没有出现公办民营、民建民营殡仪馆要被收归政府所有的内容,只是转发学者观点和新闻报道(地方经验)。因此,对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观察的同时,需要提前聘请专业服务机构,做好包括法律分析在内的相关准备,使相关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