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逝者属阴,而公鸡却是阳气的化身。每日破晓,它以嘹亮的啼鸣唤来朝阳,被视为“太阳神的使者”。在棺木上放置公鸡,正是借其旺盛的阳气镇住阴气,防止尸变,同时平衡生死两极的能量,护佑逝者安宁、生者平安。这一理念根植于《易经》八卦,鸡对应“巽卦”,象征东南方位,而传统中的“鬼门关”正位于东方,更赋予公鸡沟通阴阳的灵性。
民间深信,逝者的灵魂易在人间徘徊迷失。公鸡却拥有穿梭两界的异能:白昼司晨于阳间,夜晚归巢返阴界,是唯一能自由往返阴阳的禽类。其啼鸣可唤醒迷途之魂,指引他们踏上黄泉正路,避免沦为孤魂野鬼,危及亲族。尤其对非正常死亡或年轻早逝者,公鸡的“引魂”作用更被视为不可或缺。
这一习俗还与明太祖朱元璋的传说紧密相连。相传朱元璋年少贫寒,无力葬母,幸得“凤凰”(即野鸡)落地点穴,暴雨冲成墓坑助其安葬。朱元璋登基后,民间便将鸡视为“凤凰化身”,认为它能点选风水宝地,助逝者荫庇子孙、家族兴旺。因此,棺材上的公鸡又被寄予了“凤凰点穴,福泽后代”的深意。
起灵鸡的结局因俗而异,却都体现对自然的敬畏:放生:多数地区在棺木入土后将鸡放归山林,任其自由,象征灵魂已安然抵达彼岸;祭祀:部分习俗中,阴阳师割鸡冠取血滴于棺盖或墓穴,以谢土地神,或为逝者“通关”阴间小鬼;犒劳:少数地方将鸡赠与抬棺人补身,感念其辛劳,称为“子孙鸡”,寓意福气传递。
无论何种方式,主家皆不食此鸡,因其承载逝者魂灵,已成神圣之物。
起灵鸡习俗,是民间对生死哲学的朴素表达,也是对自然力量的虔诚敬畏。在现代殡仪服务中,我们传承这份文化精髓,将仪式细节融入个性化告别流程——无论是引魂鸡的选用、祭祀环节的设计,还是对家属心理的抚慰,皆以专业与温度,让告别充满仪式感的庄重,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情。
选择专业殡仪服务,让传统礼俗与现代关怀相融,送逝者以安宁,赋生者以力量。